作为我国涉海领域唯一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节日,中国航海日是我国涉海领域级别最高、范围最广、综合性最强的节庆活动。
今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,在此重要节点,中国航海日首次将主会场落在海南,背后有何考量?海南自贸港和航运盛会“顶流”,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
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暨航海日活动启动仪式7月11日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,中外航海界代表共聚一堂。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若龙 摄
走进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会场,国内外航运产业链众多大咖在观看展览、参加论坛、座谈交流,寻找发展新机遇。作为东道主,海南充分发挥主场优势,毫不保留亮“家底”,立体展示海南自贸港航运业的难得机遇。
在制度创新领域,海南推出系列重磅政策,从多个层面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,给企业带来实打实的“真金白银”——来自浙江海运企业的陈骥举例:他今年刚从国外购买一艘造价1.2亿元的外贸船舶,享受海南自贸港交通工具“零关税”政策,可以节约9%的进口关税、13%的进口环节增值税,一共节省了超2000万元资金。
“双15%”税收优惠政策(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按15%征收)九游app,叠加船舶退税、进口免税等政策,让企业成本优势显著提升。保税油加注政策大幅削减燃油支出,启运港退税机制有效缩短资金周转周期,助力企业轻装上阵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。
7月11日,中国航海日主论坛嘉宾在博鳌东屿岛参观脚踩发电降碳体验平台。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迪 摄
在政务服务层面,海南为企业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。设立全国首个国际船舶登记管理机构——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,提供7×24小时不间断服务,实现国际船舶登记最快1日发证,以“自贸港速度”刷新行业纪录。同时,创新搭建航运金融服务平台,推出多样化的船舶融资租赁产品,切实解决企业资金难题;海南国际仲裁院海事仲裁中心成立,为跨境纠纷提供了专业高效的解决渠道,让企业投资无后顾之忧。
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,工作人员忙着装卸集装箱,货轮有序进出港口。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
在产业生态建设上,海南自贸港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广阔的市场空间,形成产业集聚效应。目前,全省已开通72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年,全省集装箱吞吐量达368万标箱,同比增长12.3%,洋浦港更是强势跻身全国港口20强,为航运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。洋浦经济开发区、三亚中央商务区等专业化航运产业园区,构建起“港口+产业+服务”的完整生态链,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与协同发展。
中国航海日20周年主会场活动选择在海南举行,是时代浪潮与战略布局的必然。
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在主论坛、港航企业发展论坛、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等活动中,特别设置了相关的演讲和介绍,宣介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、发展政策,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汇聚合力。
为迎接此次盛会,海南各个沿海城市,注重突出不同优势、打好特色牌,精准聚焦航运产业链不同细化领域,以务实行动提升招商成效。
比如,儋州是海南国际航运版图中的领头羊,如今,从洋浦港出发的航线如星网般铺展,已覆盖东盟各国,并延伸至西非、中东、大洋洲、美洲等广阔区域,将海南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。依托国际航运枢纽,儋州重点推介“‘中国洋浦港’船籍港”优势,发挥政策叠加优势,加快吸引航运公司、国际船舶等航运要素集聚。
又如,三亚邮轮游艇产业优势明显,经过十余年发展,逐渐形成邮轮产业集聚态势,中船邮轮、中旅邮轮、海供能源等20余家邮轮产业链企业落地三亚中央商务区。2024年三亚登记游艇达1415艘,游艇出海达12.79万艘次,接待游客90.09万人次,游艇旅游头部城市地位持续巩固。通过精准招商引资,三亚将深化与国际邮轮公司的合作,让“邮轮+目的地”的体验更加丰富,同时,延伸游艇产九游官方app入口业链,拓展市场空间,向“亚太游艇之都”目标迈进。
7月10日,2025年全国航海科普季在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正式启动。学生和家长在南海博物馆研学,了解航海文化知识图。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若龙 摄
海口市人民政府携手六组合作方现场签约,涵盖船舶融资租赁、港航物流、金融服务等领域,为海南自贸港港航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作为省会城市,海口在船舶融资租赁领域优势显著。当天,共有六组合作方达成协议,涵盖了江东新区管理局与多家船舶租赁公司、金融机构与航运企业等不同主体,合作内容涉及船舶融资租赁、港航物流合作、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。
此外,三亚、琼海、儋州主动出击,在中国航海日主会场活动现场招商,诚意满满,向国内航运业递上“橄榄枝”。
回望历史,620年前,郑和率领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扬帆远航,途经海南岛。而如今,海南高标准打造国际航运枢纽,港通天下,船队挺向深蓝,国际航线链通全球。
当全球航运“最强九游官方app入口大脑”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持续碰撞,还会有哪些火花,让人期待。